桃子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桃子

拼音注音
Táo Zi
别名

桃实(《别录》)。

出处

《日用本草》

来源

为蔷薇科植物山桃成热果实

化学成分

果实食部每百克含蛋白质0.8克,脂肪0.1克,碳水化物7克,粗纤维4.1克,灰分0.5克,钙8毫克,磷20毫克,铁1.0毫克,胡萝卜素0.01毫克,硫胺素0.01毫克,核黄素0.02毫克,尼克酸0.7毫克,抗坏血酸6毫克。尚含挥发油、有机酸。有机酸中主为苹果酸和柠檬酸。糖分中有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、木糖。

性味

甘酸,温。

①《别录》:"味酸。"

②孟诜:"温。"
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酸,微毒。"

注意

①《别录》:"多食令人有热。"

②《日用本草》:"桃与鳖同食,患心痛,服术人忌食之。"

③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多食动脾助热,令人膨胀,发疮疖。"

④《本经逢原》:"多食令人腹热作泻。"

⑤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多食生热,发痈疮、疟、痢、虫疳诸患。"

功能主治

生津,润肠,活血,消积。

①崔禹锡《食经》:"养肝气。"

②《滇南本草》:"逋大姨妈,润大肠,消心下积。"

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心,活血,生津涤热。"

用法用量

鲜食或作脯食。
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
文章下方广告位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