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药材基源: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揪的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iriodendron chinensis(Hemsl.)Sarg.2.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.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尽泥土,鲜用或晒干。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地林中,或成小片纯林。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南部一些城市常栽培供观赏。
2.我国南部各大城市有引种栽培,供观赏。原产北美东南部。
1.落叶乔木,高达40m。树皮黑褐色,纵裂。叶互生;叶柄长4-8cm;托叶和叶柄分离;叶片呈马褂形,长4-18cm,宽2.5-20cm,先端平截或微凹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近基部具1对侧裂片。花单生于枝顶,杯状,花被9片,近相等,外轮3片绿色,萼片状,外展,内两轮6片,直立,外面绿色具黄色纵条纹;雄蕊多数,密叠于一纺锤状中柱上。聚合果卵状圆锥形,小坚果先端延伸成翅,连翅长2-3cm。种子1-2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
2.乔木,高50-60m。树皮深纵裂。小枝褐色或紫褐色,常具白粉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0cm ;托叶和叶柄分离;叶片马褂状,长7-12cm,宽8-18cm,先端2浅裂,近基部2-3侧裂,幼叶下面被白色细毛,后脱落。花杯状,长4-5cm:花被9片,外轮3片绿色,萼片状,向外开展,内两轮6片,绿黄色,内面中部以下有一橙黄色蜜腺;雄蕊多数,花药较花丝长;雌蕊多数,黄绿色,花时不伸出花被之外。聚合果纺锤形,长约7cm;小坚果有长而窄的翅,果连翅长约8cm。种子1-2粒,具薄而干燥的种皮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
味辛;性温
祛风湿;强筋骨。主风湿关节痛;肌肉痿软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:鹗骨拼音注音èGǔ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鹰科动物鹗的骨胳。生境分布常见于江河海滨,掠取鱼类为食。营巢于海岸或岛屿的岩礁上。夏季遍布于我国西部和北部,冬季迁移华南一带。原形态鹗(《纲目》),...
别名密花树来源紫金牛科鹅骨梢Rapaneaneriifolia(Sieb.etZucc.)Mez,以叶、根皮入药。生境分布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中南、西南。性味淡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凉血,祛湿。...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鹅首马先蒿拼音注音éShǒuMǎXiānHāo来源玄参科鹅首马先蒿PedicularisanasMaxim.var.tibeticaBonati,以花入药。生境分布西藏。性味甘、涩...
拼音注音éGuānCǎo别名茅草箭、茅灵芝来源禾本科鹅观草RoegneriakamojiOhwi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除新疆、青海、西藏外,遍布全国各地。性味甘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凉血,镇痛。主治咳嗽痰...
《中药大辞典》:鹅血拼音注音éXuè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血。性味《纲目》:"咸,平,微毒。"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,解毒。①陶弘景:"中射工毒者饮血,又以涂身。"②《纲目》:"解药毒。"③...
《中药大辞典》:鹅蛋壳拼音注音éDànKé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卵壳。功能主治《急救方》:"治痈疽无头。新生鹅蛋壳,烧灰存性为末,醋调敷,出脓血。"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…...
《中药大辞典》:鹅臎拼音注音éCuì别名鹅尾罂(《日华子本草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尾肉。化学成分尾脂腺(又名尾腺或羽脂腺)分泌一种含脂蜡的液体,其组成为:水分60.807%,固形物39.1...
《中药大辞典》:鹅腿骨拼音注音éTuǐGǔ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腿骨。化学成分每100克骨髓(干重)中含铁35.9毫克,铜6.02毫克,锰0.51毫克。功能主治《纲目拾遗》:"治犬伤日久发...
拼音注音éJiǎoBǎnGēn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根。性味①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辛甘,微温。"②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"辛苦,温,有小毒。"功能主治①广州...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鹅脚板拼音注音éJiǎoBǎn别名苦爹菜、六月寒、茴芹、八月白、冬青草、羊膳七、白花菜根、白花雷公根。来源伞形科茴芹属植物异叶茴芹PimpinelladiversifoliaDC....